发帖

首页  > 

“好人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2018-01-26 623 同道殊途

  对不起,你是一个好人……,有些人经常要说这句话,有些人经常得听这句话,但通常它都带给人们无尽的悲伤。我们通过对心理学观点的整合,分析朋友圈中所值得被关注和赞美的好人品质为什么要被姑娘们发卡。

  今天我们要谈谈好人卡中的学问。好人卡就是指喜欢某个人,但却发现对方只想和自己做朋友。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我们有机会可以越过这道阻碍,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更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应该越过这道障碍吗?

  当我们喜欢某个人时,那种紧张或者激动的情绪有一个名字,我们称之为:深恋感。这种兴奋就是当你处在某人周围时,内心的小鹿会砰砰乱撞。而这个现象可能是因为肾上腺素分泌导致的。它能使你的血液从胃部抽离,输送到别的肌肉群中,以提供更高效的利用。但是这也可能使胃功能失常,导致你感到沮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人陷入相思时,会感觉没有胃口。不管你是女人、男人或是直男,每个人都可能收到好人卡。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朋友圈这一词可能来自贝特慢原则。这个原则表明,无论哪种物种,比如我们人类,只要有两种不同的性别,而且包含不相同的性细胞,比如精子和卵子,不可避免的,一方会拥有更多的资源繁衍后代,这在哺乳动物中最常见——雌性只能有非常有限的后代,而雄性几乎能有无限的后代。这就会导致生物上其中一方竞争,而另一方来挑选的趋势。

  但是今天,无论我们是把繁衍后代作为目的还是别的原因,追求者和接受者的角色都已经超越了贝特慢原则,而且深深融入到了我们的文化中。因为不是每个追求者都能胜利,也不是每个追求者都是无耻之徒。所以,发好人卡也就在所难免。当发到你的时候,你就会很沮丧,觉得只有高富帅才配得到爱情。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确切研究结果支持这一观点。而更可能的是,你过于理想化了你心中的女神。而一个中立的朋友可能会告诉你:实际上,你们俩没有你想得那么合拍。这是因为大家都认同一种婚姻态度,叫做同质婚姻。我们选择对象时,基本是看对方的性格爱好和对未来的规划与我们有多相似。所以当有人收到好人卡时,并不是因为他们太过友好或是过于热心;相反的,他们或许只是相处时不合拍罢了。但我们也先别把人太好这个原因从所有情况中排除。

  有人把朋友圈描述为一个恋爱关系的禁圈,而你唯一的罪过就是不够强壮,或是太唾手可得。强壮符合同质婚姻,说的是人们的爱好以及他们对配偶的期望,而让我好奇的是唾手可得这一部分。为什么亲切有爱而又容易上手反而让你没有吸引力了,为什么表现出一副混蛋流氓甚至无法触碰却那么吸引人。这其实就是匮乏原则”——我们对那些难以获得的事物尤其渴望,因为我们不愿意自己的自由被限制,所以我们在被束缚之前就要行动。这在商业行为中很常见,而在吸引注意力时也同样有效。你可以把使用匮乏原则当作从朋友圈边缘挣脱出来的战术手段,让自己变得不太容易被推倒,然后看看对方如何应对。

  或许,你也可以试试富兰克林效应。富兰克林写下了关于自己如何与别人建立情感连接的方法——他会指使别人为他做事情。这个让别人为你做事的理论会使人们脑海里出现认知冲突——别人为什么要帮你做事,除非对方喜欢你。但这也不能保证你们的关系能超越普通朋友。但只是成为朋友,你就会为对方做些特别的事。因为时至今日,我们能找到的好朋友,特别亲密的可以倾述的好朋友,平均比几十年前要少很多。而我们这些朋友的聚会的次数也少很多。我们现在都习惯于在因特网上消磨时间。相比以前,因特网确实让我们能与更多的人交流了,但交流的同时也更寂寞。社交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朋友这个词的力量。其实朋友这个词已经渐渐被淘汰了,以至于我们得用一个新词:基友或是闺蜜。

  在网络上,我们看似在交流,但其实更像一个让我们关注自身的平台,而且是在别人的面前。准确地说,虚拟交流通常更公平些,因为我们对参与话题的同伴了解得很少,像年龄、性别什么都不知道。但匿名往往带来的是一个价值喜好均等化的结果,因为我可以从现实的世界交流中全身而退,躲在网络社区的壁龛中和志同道合三观又符的人交流。当网络提供了一个相对懒散的环境,可以远离切实的讨论和外界的看法,而现实世界又强迫我们去处理更多元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时,我们通常会选择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伴侣。而能接纳你最真实想法的人,往往得从朋友中寻找,而这一资源正从社会中减少。所以收到好人卡会令人悲伤,但或许这正是那个发卡人或者我们所有人最需要你的时候。

 (更多情感资讯请关注创爱情感教育微信公众号:PUACL8)

 


相关文章

高价值的男人的特质框架

聚会小游戏

如何挽回爱情

教你快速把女“朋友”变为“女朋友”

推拉技巧训练

热点话题

1 浅谈三层次对话

2 超实用调情话术小技巧

热门案例
关闭
回到顶部